最近把孩子们都送走了,两个送到爷爷奶奶那儿,一个送到外公外婆那儿。再加上最近暑假不忙,闲暇时光多了一丢,然后就想事情想的多了些。
马上四十不惑的年纪,感觉到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了,也越来越认同之前网上学来的一个道理:小时候你觉得时间过得慢,是因为你每过1年,人生阅历增加(1/年龄),随着分母越来越大,你人生阅历增长的越来越少,所以会觉得一年年的没啥变化,时间就溜走了。
时常想二十岁之后的种种人生“抉择”,如果选另外一条路,会是什么样子的呢!?现在看,每次换方向、换工作、换生活环境,其实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,只是以“好歹是自己选的路”聊以自慰。
大三的时候,系里安排生产实习,我跟一个小伙伴坐了20多个小时的硬座火车,到厦门一个勘察院实习。跟的领导是地大的师叔,第一次见我们是在他办公室,筒子楼,开着空调,两边门和窗都开着:既要凉快,又要通风。
这让习惯了内地吆喝“开空调咯,赶紧关闭门窗!”的我很是吃惊: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!?一边喝着师叔冲泡的滚烫“凉茶”,一边心里寻思:干地质勘察也不错哦!
接着,就被现实狠狠地打脸了!由于没多余的宿舍,我跟小伙伴被安排到顶楼的一个大空屋住,关键是没空调。你可以想象,盛夏的厦门,住在顶楼是啥感觉。于是,我跟小伙伴赶紧参考学校的做法,一人买了两个小风扇,头脚各一个。
展开剩余76%安顿好就出野外了,搞高压线路地质勘察,守钻机,做编录!两个人干了一个暑假,晒得跟煤球一样。回学校的时候,每个人发了1500元/月的辛苦费!还没回学校,我就下定决心读研读博:搞地质勘查太苦逼了!
一起的小伙伴可能跟我的心路历程不同,应该是或许是看清了行业的发展规律,找准了自己的定位。一毕业就进入这个行业深耕,如今已经是一个央企子公司的子公司的高层了。虽不说是出人头地,但也衣着光鲜。当然,压力也是巨大的,时常睡不好觉: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!
实习后学了两个月高数和英语,等到保研的时候,以系里倒数第二的成绩保送了研究生。那时候刚兴起工程硕士,我们排名靠后比较菜的都是工程硕士,两年学制。排名靠前,优秀的同学是学术型硕士,三年学制。
别小看这一年时间,在15年左右,我们早一年毕业的小伙伴,也早一年买房,光这一项,比晚一年毕业的小伙伴们省了四五十万人民币!那时候我突然意识到:时代的机遇总在不经意间出现,抓住属于自己的节奏比盲目追逐潮流更重要。
其实在保研的同时,我也找工作了。那时候一门心思回老家,就看中了我的老东家:石家庄的一个地质队,也是综合甲勘察院。我本科毕业那年的秋天,单位的招聘要求是本科就行。因为读研,最终没去。
没想到,我读了个硕士,两年后,单位的招聘要求变成硕士了,惊不惊喜,意不意外!?读了两年硕士,正好卡着单位的要求,我到老东家上班了。
话说为啥没读博呢?一是学校里0.9m*1.9m的床睡够了,从初中住校到硕士,睡了有十几年了;二是自己懒,实在不想考博了。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:跟师兄弟出野外做实验,要熬夜记录数据,大冬天的,在帐篷里,对着个取暖器,苦哈哈!
聊起来读博每天没日没夜做实验、写论文,补贴才千把块钱一个月。而当时,地址行业虽说不是蒸蒸日上了,但看工作的小伙伴们,一年挣个十来万却也是轻轻松松。
是你,你怎么选!?很显然,我选了工作,出于畏难情绪,选了一条简单的路。
而跟我睡一个屋的兄弟,义无反顾地选了读博这条路!在那之后的三年里,不论我是在内蒙古吹大风,还是在西藏高原看雪山,亦或在撒哈拉沙漠晒太阳,他都蹲在教二楼后边的实验室里“憋”博士论文!
(图是2014年拍的,站的位置是5000m海拔,云雾缭绕,当时因为缺氧,头重脚轻,踩在雪地里像喝醉酒踩在棉花上一样,至今记忆深刻!)
三年半后,他博士毕业,去了碧桂园,起薪40w+,而我依旧挣着可怜巴巴的10w。当时呢,就朝这个,我费了老鼻子劲儿,考了博士,哈哈!你看,出来混,总是要还的!并且,还的更多了!
首先,学制延长了;其次,因为翟天临事件,大论文忙审越来越难了!我在继续读博和放弃读博的选项上挣扎了无数次,终于,用了四年半时间,可总算毕业了。
在我苦哈哈读博的四年半时间里,碧桂园经历了行业调整,同学在圆满完成项目后,主动选择自主创业,开启了新的职业征程。
现在回头看,每一次选择都是当下最好的选择,而每一步折腾其实都在为人生铺路。我们或许是时代浪潮中的一滴水,但无数水滴汇聚,才能成就时代的奔涌 —— 普通人的坚持与努力,本身就是时代向前的力量。
年轻的时候讨厌出野外,那时候常听老师、领导说喜欢出野外,但因为行政事务太多,没法出太多野外。当时觉得大佬们矫情:站着说话不腰疼!
而如今,有机会去野外做点事,累死累活的,事情做成了,还真开心,发自内心里的开心!
想起暑假前的一天在电梯里跟小九争论:我凭啥要养你!?邻居大爷听到了:不凭啥,因为你爹养了你,所以你养你儿子!
再想想我读博这件事,意义或许藏在那些挑灯夜读的坚持里 —— 不仅让我突破了认知边界,也让我在后来的工作中更有底气应对专业难题,这本身就是成长的价值。
一有时间就去钓鱼,钓鱼时的专注,让我在忙碌中学会沉淀,这份从容反过来也让我更能静下心应对工作中的复杂问题,原来生活的意义藏在每一份体验里。
身边的人都在迷茫彷徨,野外出多的人想念家的温暖,长久在城市的人向往野外的广阔,其实哪有绝对的‘围城’?不过是不同岗位的人在各自的坐标上坚守 —— 有人守护万家灯火的安稳,有人丈量山河大地的壮阔,都是在为生活努力。
发布于:河北省道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